
終於,系列的最後一章,《魷魚遊戲》第三季於27日下午4時在Netflix上公開。《魷魚遊戲》第三季講述了懷著各自目的再次參加遊戲的基勳(李政宰)失去了最好的朋友,以及隱藏身份潛入遊戲的前台(李炳憲),以及在殘酷遊戲中倖存者的最後命運。影評人們在追完最後一季後,分享了各自的感想。由於有超強力劇透,建議大家在追完後再閱讀以下評論。追完後,請在評論中分享你們的一句話評價和星級評分。
※以下包含《魷魚遊戲》第三季的結局劇透。

成燦爾 _本該去摩洛哥花園首爾
坦白說,我們並不是在等待《魷魚遊戲》第三季,而是在等待《第二季第二部分》。在故事的中段結束後,如何接續上季的故事,這就是我們等待第三季的原因。實際上,由於是同時拍攝,從劇情上來看第三季必然要接續第二季,因此《魷魚遊戲》第三季忠實地執行了這一任務。問題在於過程和結果。這部劇在必要的時刻退一步,在喘息的時候卻突然加速,這使得它在應該彌補第二季缺點的時候,讓前作顯得如同“仙女”。試圖深入描繪每個角色內心的故事,卻因為鏡頭無法捕捉角色的心理而屢屢失敗。即使看到角色心情的波動而感受到懸疑,但在震驚的結果顯現後,才會推測出這個角色的心情。這讓人感覺像是目睹了演員們演技好的副作用。在擴大的遊戲中,想要包羅萬象卻又全部流失。仍然進行中的遊戲部分依然有趣,因此缺點更加明顯。其他部分則是鬆散得讓人覺得刪除也完全不成問題。就像證明了熱潮,或者是想要安撫粉絲,在季末中提供了驚叫的客串。然而,我們所需要的並不是擴大的世界觀,也不是震驚的客串,而是能夠理解這個資本與暴力的宏大敘事的結局。《魷魚遊戲》第三季未能達到這一點。
一次被罵的事,兩次被罵的最貴方法 ★★☆

金智妍_那就不如不這樣
因為好奇而無法入睡。當時為什麼會那樣。即使完成了系列的最終章,仍然有一堆未解的疑問。成基勳為什麼再次參加遊戲。黃俊浩(魏河俊)為什麼如此拼命尋找哥哥。盧熙(朴奎永)為什麼那麼保護京石(李進旭)。也許,將第二季和第三季合併成6到7集公開,卻因為Netflix的要求,即“成人的考量”而延長成兩季,這是造成不必要的角色和場景過多的原因。遺憾的不僅僅是這些。明明是“死亡遊戲”類型,角色卻以過於便利和簡單的方式退場。此外,在“對第三季的期待”文章中提到,成基勳的“英雄遊戲”應該是可笑的。然而,不論是故意還是無意,確實是可笑的。至少在前兩集是這樣的。到第二季為止,為了大義而策劃反叛的成基勳,突然對非強者的弱者(大浩)產生殺意,這就像在應該責怪結構的情況下,將怒火轉向最微不足道的個人,與現實中的群眾相似。然而,當成基勳的孩子出生時,卻像是他的教父般展現出神聖的父性。這個角色該如何解釋?他是唐吉訶德嗎,還是聖母瑪利亞?此外,《魷魚遊戲》第三季中,生命與死亡、孩子與父母的代碼重疊,僅僅累積了疲憊感。為什麼如此想要活下去?因為孩子。為什麼如此想要逃脫?因為孩子。為什麼突然覺醒?因為孩子。為什麼他們要戰鬥?因為孩子。角色的所有動機和轉折點都被簡單地替換成“因為孩子”,因此,劇情的趣味自然減少了。
悲劇的“悲”只有而“劇”卻沒有 ★★

李珍珠_被敘事的重量壓垮的遊戲
《魷魚遊戲》的本質是什麼?可以斷言是“遊戲”。從第一季引領熱潮的“無窮花開了”到拔糖、拔河、彈珠等,刺激了韓國人的集體記憶,給國內觀眾帶來了回憶,給海外觀眾帶來了新鮮的衝擊。然而,《魷魚遊戲》第三季卻遠離了這一本質。規則、緊張感和意義都模糊了,遊戲僅僅成為角色的裝置。事實上,這是一個早已注定的裂痕。第二季和第三季本來是一個整體同時拍攝的。隨著爆炸性人氣的第一部的光環,以及所謂的“飛天”的演員們大量參與,角色的規模擴大了。敘事變得豐富,但分支卻分散了。在各自的故事中哭泣的角色之間,遊戲失去了位置。就像四面八方的孩子們因為安撫而無法走出家門的父母,《魷魚遊戲》第三季就這樣站在一個地方喘息。
這樣下去就不是《魷魚遊戲》,而是《魷魚聯誼會》 ★★

朱雅英_英雄墮落的極度虛無與絕望的世界
透過遊戲篩選生存者,為了生存必須殺死他人,這是殘酷的世界。《魷魚遊戲》系列縮小了生活本身成為生存的自由主義無限競爭社會,受到了全世界的熱烈支持。在第一季中,黃東赫導演以創作者特有的敏銳觀察力,準確地指出了自由主義對個人和社會的結構性暴力和矛盾,以及由此造成的人性的破壞。在第二季中,通過引入投票制度,全面展現了民主主義。《魷魚遊戲》系列是一部深入挖掘當代世界自由主義和民主主義漏洞的作品,並且未來也將這樣被記住。在第三季出現之前。
在這部作品《魷魚遊戲》第三季中,仍然可以看到黃東赫導演的敏銳觀察力的部分。在劇中,當被推到邊緣時會掉下去死亡的高空魷魚遊戲中,提到公平的方法“多數決”的大人們卻在密謀讓年輕的敏秀(李大衛)被淘汰。敏秀的毒癮成為了他們標記為落後者的藉口。然而,實際上,推敏秀到邊緣的操控者並不是年長的一代,而是一位名叫明基(林時完)的年輕人,他主導了這個局,敏秀則在明基的手中被殺。敏秀的死亡清晰地反映了當前的現實。一直呼喊民主主義的政治家們,因為自私的利益而視年輕人的毒癮問題僅僅歸結為個人的責任,並且將一旦被社會排斥的年輕人推向更大的社會邊緣。(我們需要記住敏秀是詐騙受害者。)對於生存至上的韓國2030來說,其他人不是分享社會共鳴的夥伴,而是必須踩著上去的競爭者。
然而,《魷魚遊戲》第三季並不能說準確地勾勒了現實。首先,重複使用將各個少數族裔代表的主要角色的結局設定為自殺的情節。此外,第二季中削弱劇情沉浸感的黃俊浩的故事,卻在沒有解開仁浩和俊浩的關係的情況下無力地結束。基勳和俊浩的挫折可以看作是,在資本主義深深扎根的當今時代,幾個懷有善良心靈的個人無法顛覆系統的合理推論。是的,這一點可以理解。然而,這一推論不應該被用作解決劇中所有敘事的“上帝之手”。這種“上帝之手”也通過懷孕的俊熙和她的孩子重複出現。最重要的是,曾在第二季中被描繪為革命英雄的成基勳的墮落和“角色崩潰”是無法令人信服的。成基勳對社會的冷嘲熱諷和絕望的焦點並不明確。僅僅停留在對曾經引領革命的586運動的消極漫畫化。在黃東赫所描繪的極度虛無主義的絕望世界中,市民和少數族裔的聯結已經無法再找到。成基勳這位英雄的墮落,隨之而來的是作品的墮落。
左右的翅膀都被折斷的《魷魚遊戲》絕望篇 ★★

周成哲_在第三季中領悟到的“小心人”的訊息
預想落空。看到參賽者的一半被消滅的上季結局,我預測《魷魚遊戲》第二季和第三季的關係,可能類似於《復仇者聯盟》系列中,薩諾斯消滅世界一半的《無限之戰》和《終局之戰》的關係。然而,黃東赫導演對於破碎事物的“重建”並沒有特別的興趣。成基勳(李政宰)因對強大大浩(姜河那)的私仇而自我消耗,對於在第三季中人道主義地解決的許多事情,如李明基(林時完)和金俊熙(趙裕理)的孩子出生,以及張金子(姜愛心)和朴永植(楊東根)的母子關係修復等,卻避而不談。在選擇與放棄之間,毫不猶豫地向後者傾斜,這樣的絕望景象該如何理解?隨著第三季的推進,導演會不會改變,還是從一開始就這樣計劃的?讓人聯想到《無限挑戰》的“沒朋友節”的高潮,達到了絕望感的巔峰。在第二集中牆上寫的塗鴉“人小心”並不是讓對方小心,而是讓無力的自己小心。無論如何,曾引發全球熱潮的《魷魚遊戲》終於落下了帷幕,這樣以童年遊戲精緻描繪人類貪婪的劇集是前所未有的。就像“三歲的習慣會延續到八十歲”,三歲的貪婪也會延續到八十歲。因此,最後第六集的標題“人是”的後半句,觀眾各自會如何填寫,令人好奇。成基勳說了什麼,請自行確認。
最終留下的只有個人,最絕望的情緒的第三季 ★★★